7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聯合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和資陽等7市召開成都平原經濟區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合作第一次聯席會議。此次會議是為全面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決策部署,認真貫徹2019年成都平原經濟區大氣污染防治市長聯席會議精神,實現成都平原經濟區生態環境保護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同頻共振,逐步落地落實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努力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而召開。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在會上就成都平原經濟區聯合預報預警工作細則進行了匯報討論,明確對經濟區空氣質量中長期及重污染預報進行聯合會商,建立經濟區內各城市預報產品和信息共享機制,開展經濟區內各城市間的技術交流、科研合作、人員培訓的工作內容,由經濟區內各城市相關職責部門輪流擔任輪值主席,負責發起、組織會商并匯總信息,形成會商報告,上報會商結果,由成都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自建的空氣質量數值模擬系統(CDAQS)擔任聯合預測預警的技術支持。
會上,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還對成都環保產業情況進行了介紹,把發展環保產業作為構建“5+5+1”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方面,制定實施發展環保產業“1113”計劃,下一步將重點采取“五個一”措施,推動全市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即:辦好“一展”:推動成都成為中國環博會在西部地區的永久舉辦地;建成“一館”:規劃建設一座專業性的環保科技館,為環保新裝備、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提供展示平臺;籌建“一院”:探索建立環保產業研究院,推動研究成果轉化應用;設立“一基金”:設立成都市環保產業發展基金,扶持環保企業發展;健全“一機制”:以具有較好基礎的金堂環保產業園為重點,構建“金堂縣+環境集團+市生態環境局”會商合作機制,從產業功能區規劃、基礎設施配套、產業扶持政策、招商投資促進等方面協同發力。
成都平原經濟區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合作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集人、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表示:“成都平原經濟區各兄弟城市地域相鄰、山水相連,區域認同高、經濟聯系緊密,具有很好的同城化、一體化發展基礎和條件,承載著帶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集聚轉化高端優勢資源、探索城市集群發展新路、引領“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提升區域發展能級的重要使命。成都將堅定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做強“主干”的要求,履行好“主干”責任,體現好“主干”擔當,與各兄弟城市一道做好大氣、水污染防治各項工作,真正做到聯防聯控聯治,共同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
此次聯席會上成都平原經濟區八市對以下五點達成一致:一是建立一體化環境信息平臺。要強化信息資源共享,建立一體化信息平臺,推動污染源清單、執法司法、監測、產業發展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互通,成都將竭盡所能、毫無保留幫助兄弟城市推進環境信息化建設。二是聯合開展政策研究和科研攻關。要統籌各地環境保護科研力量,依托成都“國家隊”科研平臺,聯合知名高校院所,加強大氣重污染成因研究等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對臭氧、揮發性有機物以及新的污染物治理開展專項研究,加大總磷等特征污染物污染防治科技攻關力度,加快成果轉化與應用。三是推動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深化“五個一”措施方面的務實合作,按照“名展、名館、名企、名業”思路,群策群力把中國環博會成都展辦成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的展會,進一步推動構建“投資促進+產業+園區+會展”融合發展平臺,推動各地環保產業健康發展。四是聯合防治大氣污染。要針對工業、燃煤、揚塵、機動車“四大污染源”,統籌推進實施壓減燃煤“禁控改”、控車減油“退改限”,治污減排“治停退”,清潔降塵“人技防”;加大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優化調整力度,全面實施規劃、審批、標準、監測、執法、信息公開“六統一”;重點突破,聚焦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協同開展夏季臭氧污染、冬季霧霾天氣等專項治理攻堅行動。同時,要建立健全協作機制,學習借鑒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的先進經驗,在成都平原經濟區協同發展的協議框架下,制定大氣和水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工作計劃和相關約束辦法,完善定期會商總結、輪值管理和緊急召集機制;完善應急體系,針對重污染天氣應對、水環境突發事件處置等,聯合制定精細化、差異化應急措施,建立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清單動態更新機制,協同開展各類應急防控演練,提升應急響應質量;完善評估機制,針對區域大氣污染現狀及演變開展駐點跟蹤,發布動態及階段性評估成果,共商適合成都平原經濟區的考核激勵辦法。五是協同防治水污染。要跨界協作,在岷江、沱江流域和湖庫自然保護地深入實施“清廢”“綠盾”等專項行動,通過外源截污、內源清淤、生態補水、系統修復、生態補償等措施,統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合力治污。綜合施策,共同加強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三水”共治,強化對飲用水水源保護、水生態修復、排污口排查整治等項目的支持,對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及運行費用予以保障。源頭防范,按流域水質目標、區域功能劃分、容量總量核定等嚴格控制環境準入,共同嚴控淘汰類、限制類項目審批,分年度、分批次依法調遷落后產能。
會上,成都平原經濟區八市生態環境局領導還重點圍繞構建成都平原經濟區聯合預報預警工作機制和非道路移動源管理一體化平臺、岷沱江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岷沱江流域水污染項目資金共同申報機制、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協同執法機制等主題進行了研究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成都市通過微型站、超級站等技術手段,對環境空氣質量開展了預警預報、科學研判,探索出成功的管理經驗和成熟的工作機制,這些經驗都值得學習借鑒和推廣,所以搭建平原經濟區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一體化信息平臺十分有必要,并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建議在建立區域非道路移動源管理平臺時,有效地進行實現資源共享、數據通過各地的數據互相共認;二是建議加大技術人員培訓力度,建立起一支聯防聯控專業人才隊伍;三是建議積極構建區域生態環境執法有利的環境,構建分工明確的協作機制;四是建議將各區域聯合協同執法指標納入到政府績效考核內容,通過加強日常交流與合作,區域內逐步統一環境執法尺度;五是建議中長期會商的時間要相對固定,在初期盡可能多地開展現場會商,后期也可通過網絡會商等形式;六是建議將嘉陵江、涪江等流域納入聯防共治的構成機制中,共同支持水污染防治的一體化;七是建議進一步強化信息與資源共享,各兄弟市州將好的做法和成熟的經驗及時共享,共同提升管理的效能,共同推進區域實現聯防聯控聯治,持續有效改善區域內環境空氣質量。
同時會議認為,在之后工作開展中,應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固化”工作機制。將聯席會這項制度固化下來,將研討內容形成工作紀要,向省廳和本地市委、市政府匯報,爭取支持。二是“細化”工作措施。就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分管領導、業務處(科)室要深入討論研究,細化制定操作性強的工作方案,真正把一體化協議落實到位。三是“深化”合作內容。在規劃、環評、標準、獎懲等關鍵環節,要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工作機制,制度化、常態化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生態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工作縱深推動。
按照《成都平原經濟區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要求,今后每季度將分別由各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召集召開“成都平原經濟區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聯席會”,第二次聯席會議將由眉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組織召開。
來源:四川省生態環境廳 |